培养幼儿感恩之心,从何开始?

  • 发布时间:2021-09-22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传统美德,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教育,从幼儿做起。康桥红橡树幼儿园将感恩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中,利用生活细节、节日活动等充分开展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帮助孩子明白感恩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感恩意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康桥红橡树幼儿园分享的这些感恩教育方法,相信对于家长们的日常教育也能有所帮助哟~



一、 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

        孩子的感恩意识是通过后天培养而来。家长们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之时,应避免以下情况:

        1、家长对孩子的事情一手包办,久而久之,孩子认为家长所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2、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心里,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拿到。


       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再伸出援手。经过一些挫折之后,孩子才能体会到别人给予自己帮助的可贵,萌发感恩意识。


      家长还须让孩子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须有付出才有收获。

      例如:逛商场时,孩子看到玩具店的大型机器人就想要。此时妈妈可以跟他说:“宝贝,买这个机器人要花不少钱,妈妈今天没有带够钱,买不了。楼下有游乐场,我们先到那里看看吧。”不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用适当的方法委婉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家长们可结合孩子想获得礼物的心理,跟孩子制定集赞奖励的机制,比如集满10个赞,就能获得一个小零食;集满20个赞,就能买一个小机器人等。孩子只有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样的激励形式,能帮助他更好地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家长们还可用类比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大人们的收获也是付出了努力才得到的。当孩子得到大人分享食物等,也能从中感受到分享的难得和美好,从而逐渐增强感恩的意识。


 二、 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

       家长们可以在幼儿生活的一日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每天的聊天、进餐、午睡、阅读等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由于3-6岁的幼儿对于事情的感知与认识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所以不能以说教的形式来进行沟通;如果幼儿因此产生反感,那将很难开展进一步的教育。家长们不妨用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从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小事开始正能量感恩教育,让他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感恩,以及感恩的方式等。



       例如:在午餐时间,亮亮玩米饭,弄洒了很多米饭到桌上。爸爸此时告诉他:“宝贝,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不能玩米饭,要好好地珍惜它们。”亮亮不明白,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神秘”地说,等吃完饭后告诉他。

       午饭过后,爸爸拿出了古诗绘本,跟孩子一起阅读《悯农》。爸爸一边教亮亮阅读古诗,一边跟他解释诗句中的意思:烈日当空,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地种庄稼,汗水一直滴到土地里……亮亮在爸爸的解释中,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心里很感激勤劳的农民伯伯,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三、 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在学龄前阶段,孩子对于外界的所有未知事情都充满好奇,喜欢模仿身边的人。父母是孩子最经常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行事风格、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长们可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睦氛围,在实践中进行感恩教育。比如,当爸爸帮妈妈把很重的米扛回家时,妈妈主动说“谢谢”;爷爷帮孩子修好了宝宝椅,如果孩子没有表达谢意,可以提醒孩子……诸如此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传递感恩的可贵,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感恩的习惯。



四、 开展“主题”感恩教育

      古今中外的许多节日都富含感恩的意义,比如端午节(纪念和感恩伟大的屈原)、母亲节(感恩母亲)等等。当节日来临之时,家长们可以安排相应的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向家庭成员说一句感谢的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家长们也可以自行组织“主题”感恩教育,如每个月的某一天,开展定向感恩教育等。同时,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开展的感恩活动,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家庭和幼儿园感恩教育相融合,帮助孩子更加深刻地明白感恩的意义,拥有一个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程”。家长们需要采用多种适合的教育方式,加之以耐心和细心,才能逐渐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相信在家长们“爱”的滋养下,“感恩”的种子将在幼儿的心中逐渐萌发,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注:本文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