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绪管理,疏导幼儿不良情绪

  • 发布时间:2020-12-08

    情绪,是一种表达心情的方式。同成人一样,幼儿也会被一些不良情绪困扰,比如玩具被同伴抢走后,他会大叫、哭闹,甚至满地打滚儿。当他委屈、生气或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就容易任由自己的情绪失控。

    孩子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愤怒、胆怯、不自信等。过多的不良情绪,无论对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灵,都是有危害的。家长朋友们要善于发现并读懂孩子的情绪,找到原因,并通过合理而巧妙的方法,帮助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态。


1、允许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孩子任何一次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可爱乖巧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瞬间变成情绪暴躁的“小狮子”。

    E.g. 壮壮用颜料画了许多画,有“恐龙”、“小鱼”、“花儿”……他自己沉浸在绘画中,十分欢喜。突然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因为嬉笑打闹碰倒了颜料瓶,把壮壮的画弄得面目全非。壮壮瞬间大哭起来,大喊着:“我的画!他们弄坏了我的画!赔我的画!”

    此时壮壮心里一肚子委屈和气愤,妈妈说什么都没有用。如果妈妈不安慰反而批评,只会让壮壮越哭越厉害。

    不妨让壮壮先哭一会儿,等他哭声转低后再安慰道:“宝贝,画已经坏了,不能变成和以前一模一样了。这样,你说个弥补的办法好吗?你想怎么样?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壮壮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完,再说出自己的要求后,很快就能平静下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及时响应孩子的情绪与之产生共情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们应及时做出响应,避免置之不理。因为家长置之不理的态度,可能会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情绪问题。

    及时响应并不意味着赞同孩子的负面情绪。爸爸妈妈可给予一些关心的话语,比如询问孩子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得到长辈的理解,愿意慢慢解开心结,向家长述说,寻求帮助。


3、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的孩子比较愿意说出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有的孩子则可能会把问题藏在心里,让家长们猜不透。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多引导孩子学着把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具体的事情,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问题。

    E.g. 3岁的静静最近总是“无缘无故”大哭,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爸爸妈妈都很头疼,又不知道原因。每次静静大哭之时,爸爸妈妈只有把她抱在怀里很久,她才能慢慢恢复平静。被询问哭的原因时,她只是一言不发。

    为了引导静静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买了一些宝宝战胜“害怕”的故事书。妈妈一边用有趣的声音讲着故事,一边手舞足蹈地模仿书中的人物,逗得静静哈哈大笑。妈妈先尝试问静静书中人物害怕的事情,教静静说出原因;等她能自己表达得很清晰了,又慢慢尝试结合实际问静静哭的事情,鼓励她勇敢地说出来,让妈妈帮助她一起战胜“害怕”的心情。

    在妈妈的不断努力引导下,静静更加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变得不那么容易害怕了。


4、用心察觉情绪不强迫,多鼓励

    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负面情绪表现,如哭闹、发脾气等,孩子也有一些不容易让人察觉的不良情绪反应,如不自信等。

    不自信是一种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敢于人前表现自己;对于新鲜事物,不愿去尝试等。这种情绪,就像一件无形的茧衣束缚着孩子,禁锢了他最宝贵的好奇心;它还捆绑了孩子的手脚,阻碍孩子探索力的发展。

E.g. 孩子因为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不自信,所以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让他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当孩子参与运动之时,多鼓励他,夸一夸他做得好、有进步之处,在积极实践中逐渐提高他的运动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对于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的不自信,家长切记不要指责,不要埋怨。应与孩子一起找到他不自信的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鼓励孩子逐步摆脱困扰。


    家长需要用一颗爱心,一双慧眼,主动捕捉孩子的各种不良情绪,并读懂他的情绪语言,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帮孩子化解不良情绪。孩子对于情绪的理解能力增强,在生活中逐渐学会怎样用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这将促进他良好情商的发展,提高抗压能力,在未来自信乐观地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