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总是乱糟糟,原来是Ta在搞鬼——

  • 发布时间:2020-04-07

情景1:两岁的安安十分在乎自己的东西。她有一件漂亮毛衣,邻居家阿姨想要借她的毛衣比照着织一件,可是安安紧紧地拽着自己的毛衣,哭喊着不准阿姨拿走。

情景2:三岁的壮壮习惯每天入园后让妈妈把他的外套带回家,放学来接他时再带回来。某一次因为天气骤然变冷,壮壮的妈妈就把外套交给带班老师,委托其在户外活动时给壮壮穿上。可是,当老师走进教室,壮壮看到她手上拿的外套时,突然大哭起来。

情景3:三岁多的浩浩对待事物总是近乎苛刻的完美,比如,吃的苹果上不可以有斑点,不可以把苹果切成两半,拒绝接受妈妈刚刚剥开但是缺了一小口的鸡蛋。一天晚上,为了端水时不洒出一滴水,他来来回回地折腾了七八次。

对这些情景家长朋友们是否也曾经历或者感受过?虽然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但这确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指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秩序感。秩序感的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有哪些?

在胚胎和婴儿初期,幼小的生命已经对秩序产生了感应。1-3岁的幼儿对物品的位置和所有权、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文章开头情景1与情景2中所描述的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3岁到4岁,幼儿开始进入完美敏感期。文章开头情景3中的浩浩就处于完美敏感期。此时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到了5岁之后,幼儿开始进入审美敏感期,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特别关注。当画画时,他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当他们搭积木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等。

4


如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1、 正确对待幼儿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存在是与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阶段。

面对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家长要试着更多地去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要接纳他的情绪并尽量满足其在秩序敏感期的“有序愿望”,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孩子,就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平息孩子的情绪,不应蛮横“镇压”。

如果成人缺乏应有的细心和耐心,导致孩子宝贵的秩序敏感期没能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培育,就会让他失去秩序感成熟的良好契机,不利于以后学习和生活。


2、营造有序的环境

有序的环境能给予人心情舒畅之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当家中一切事物井然有序时,孩子也通过观察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长辈对自己的要求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这份秩序感。

例如,家庭成员日常进门前要换一双干净的鞋子。当有客人来却没换鞋时,孩子自然就会提醒,甚至主动拿鞋给客人换上。


3、亲子制定规则,将有序融入一日生活

         家庭中的秩序规则不应只是为大人服务的。家长们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妨尝试制定一些“亲子规则”,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规则贯穿在一日生活中。因为孩子自己参与制定,他对于这些规则将更愿意遵守,因此执行起来事半功倍。

         例如,“亲子规则”中要求用过或者玩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即将吃饭时,如果孩子还在玩,家长可以提前提醒他要吃饭了,并提前预留足够的收拾玩具的时间。当孩子收到“吃饭”的要求时,他便愿意主动收拾好玩具,而非弃之不理。

规则执行期间,家长及孩子都须坚持到底,以帮助孩子逐步培养秩序感,养成良好的归整习惯。


4、家园共育,协调一致

         幼儿园为孩子们制定了有规律的一日生活作息。如果在家中作息与幼儿园不同步,将容易影响甚至打破孩子在园内建立的秩序感。

         家长们不妨将孩子的作息时间、幼儿的饮食习惯、物体摆放位置、活动的先后顺序等,从时间和空间方面与幼儿园作息保持相近。如此一来,待疫情过后正式开学,孩子也可以快速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是一项长期工程。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需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在坚持中收获宝贵的财富。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让我们继续坚守这份辛劳吧!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