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突发小情绪,机智应对有妙招

  • 发布时间:2019-12-31

情绪发展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中位于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过程,长远而言还影响到幼儿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调整能力相对较弱。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能会对孩子突然闹情绪的情形,感到莫名其妙、束手无策。然而,孩子的情绪变化大并非“无理取闹”,有的时候是因为家长们未及时察觉到。



幼儿的情绪特点

1.普遍性

        受身心发育规律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很难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存在情绪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是十分活泼乖巧的幼儿也不例外。

2.冲动性

        幼儿的情绪常常会不自觉地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故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得冲动而不稳定。如果孩子对外界产生不满,也容易直接快速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产生“叛逆”的情绪。

3.外露性

        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正处于发展中,因此常会用表情或动作来代替语言传达自己的情绪信息,比如感到愤怒就瞪眼跺脚,感到高兴就手舞足蹈。幼儿的表现外露而相对夸张,但他不容易察觉到自己情绪的外在表现及行为后果。

4.情境性

        幼儿的情绪往往伴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如小班的幼儿会因为其他幼儿入园时与家长的分离哭闹而感到难过、情绪不佳,甚至也会跟着哭等。


情绪调整策略

1、教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情绪”对于孩子而言相对抽象。家长朋友们可以将“情绪”具体化,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

比如,家长把孩子常出现的情绪表情照片打印出来,让他认识自己在笑、哭、生气、伤心等时候是怎样的,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产生这些表情。此外,让他明白:当他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当自己的玩具摔坏了,可以说“妈妈,我的玩具坏了,我很难过。”以此类推。

        另外,通过绘本故事和游戏的方法,也可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及时发现情绪波动原因

        如果孩子还不能较好地表达情绪,那则需要家长们多留心观察其周围的情况及身体特征等,由此判断孩子的情绪产生的原因。

        例如,当听到打碎花瓶的声音后,孩子一下子大哭起来。家长首先要响应孩子,观察他是否有被花瓶砸到,若无,则他可能是被吓了一跳。了解了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效果较好。

3、巧用方法调整情绪

A、转移注意

        当幼儿产生悲伤情绪、出现哭闹行为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多采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如在幼儿哭泣时对他说:“你流下了这么多的泪水,就像下了一场雨一样!”他很有可能会被这种活泼幽默的话语逗笑而使消极情绪消退。

B.冷处理

        当幼儿情绪十分激烈或兴奋的时候,家长可暂时采取置之不理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慢慢地消退情绪。

C、引导想象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产生悲伤、恐惧的情绪时,家长可以引导他想象自己已经是大哥哥大姐姐或某个英雄人物等,从而唤起他们积极的情绪感受。

D.行为反思

        家长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节之后,应相对延长对他的注意时间。特别是在幼儿出现问题行为之后,更须引导孩子学会反思自身行为,从而避免以后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情绪或问题行为。

        家长们应以身作则,在沟通中避免表现出负面的情绪,说出容易伤害到孩子自尊心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一直说不通!”之类的,避免在调整孩子情绪中事倍功半。

        孩子的情绪调整很难每一次都如家长所愿,上一次的奏效的方法,这一次可能会失效。家长们不妨用几种方式多次尝试。随着孩子对于情绪的理解逐渐深入,家长们做出适当的帮助和指引后,将有效地帮助其控制好情绪,不做“爱闹脾气”的宝宝。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