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那些“鲜为人知”的趣事……

  • 发布时间:2018-03-05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

传说一: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传说二: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天,他去御花园赏梅,遇到一名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她并答应帮忙。事后,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东方朔说:“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意思是: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汤圆,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当天晚上,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元宵一家终于团圆。

传说三: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跳舞以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节期与习俗活动不断变化。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整整十天,到近代的时间则因区域不同而异。元宵节如今主要的习俗活动有吃汤圆(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元宵节习俗及其由来

吃汤圆和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也叫“汤圆子”、“乳糖圆子”、“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末元初,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然而,如今的汤圆和元宵已经是两种不同的食物。一般而言,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汤圆和元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方法、馅料选择、烹饪习惯和储藏方式四个方面。


元宵节期间,康桥红橡树幼儿园的宝贝们一起做汤圆、煮汤圆、品汤圆,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弥漫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

 

放灯(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蔡情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这一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赏花灯活动也让元宵节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年轻女孩不能随意外出活动,只有过节时可以结伴出游,于是元宵节赏灯就成了一个交友的好机会,未婚男女可借着赏灯为自己物色对象,有了对象的男女青年也可借机与情人相会。

 

幼儿园里,小朋友和家长们精心创作并展示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把幼儿园装扮成了灯的海洋。

 

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赏花灯活动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举办者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 24种,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 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 ”,设有灯谜上万条,三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瞧,在灯谜面前,孩子们个个都成为了思考者,好认真呀!不如大家也一起猜猜吧!

 

谜语:

1、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 (打一坚果)

2、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打一植物)

3、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

(谜底见文末)

 

舞龙舞狮

舞狮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此习俗最早源于西域,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随之一同引入。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宝贝们一个个挥动着双臂,随着节奏摆动身子,将“飞龙”和“狮子”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

 

元宵节延伸知识

其他习俗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目的是驱病除灾。

逐鼠:始于魏晋时期。以前老鼠常常在夜里把养蚕人家的蚕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养蚕人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把粥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善终。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妇女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此习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元宵节趣味故事

故事一:元宵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属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在元宵节路过马家镇,边走边赏灯,偶然看见马员外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被取为进士。他后来归乡路过那户马员外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故事二:宋代有个叫田登的州官,为了避“官讳”,不许百姓言“登”。因“登”与“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为此,他把官府每年元宵节的“放灯”告示,别出心裁地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骇笑,讽刺田登为“州官放火”。后来由此演变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被人们广泛引用。

历史悠久的元宵节蕴含丰富的知识,康桥红橡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趣味的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从中加深了对元宵节习俗的理解,收获了满满的喜悦。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祝您元宵节快乐,人月两团圆。

上文谜底:1、核桃;2、棉花;3、蜗牛。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