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如何引导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 发布时间:2023-05-10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光难买寸光阴。”

不少孩子都能把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背得滚瓜烂熟。

但常犯「拖延症」的孩子,

让家长不得不变成移动计时器,

不断地催促孩子做事,

不仅让孩子烦心,

家长也跟着头疼。

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怪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正确培养时间观念,

得先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时间”。

       首先,时间的概念过于抽象,对于孩子们来说难以体会。其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他们在快乐玩耍时,难免会失去对时间流逝的觉察力,导致做事拖延,无法按时完成计划。

       所以,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得先读懂“时间观念”。

Part 1 · 认识“时间知觉”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

所谓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这样的直觉反应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孩子成长经验的累积而发展。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了解时间顺序】

对于年龄段较小的孩子,家长们可以从“昨天、今天、明天,一个星期有几天”等简单内容入手,让幼儿对时间产生初步的顺序印象。孩子若已经会看钟表,便可以让孩子多看时钟、日历,利用指针和刻度变化从视觉上刺激孩子认识时间。


【了解时间长短】

帮助幼儿理解时间长短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他的作息结合在一起家长们也可以借助孩子日常比较熟悉的具体的事情来引导。例如,让幼儿闭上眼睛,家长从1数到10,再以同样的速度从1数到20,让孩子说出哪个时间比较久。也可以让孩子对比自己叠手绢和系鞋带的时间,感受两件事情的时间长短。


Part2 · 一日生活实践训练

作为家长,我们要身体力行,用每日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予孩子“时间”这无形的指挥棒,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制定作息时间表】

对于不会管理时间的孩子,家长不妨跟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计划要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要过于苛刻。

   可以把时间计划,定位为家庭每日生活的约定。比如:

设定每天早上6:30,是全家人起床的时间;到了7: 00,是爸爸妈妈出门上班,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每天晚上8到9点,是全家人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间;晚上10点,全家人准时熄灯休息。

一旦形成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执行任务,而是在履行一家人共同的约定。当内心的阻力小了,孩子便容易接受时间计划的安排,了解时间概念。


【趣味时间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活动之一。趣味的时间游戏,将有效帮助幼儿学习相应的知识。

1、竞赛类游戏:

每天起床时,可以开展短暂的亲子比赛活动,譬如比一比谁叠被子更快、谁先洗漱干净、穿衣整齐……这些常见的亲子竞赛游戏,能有效地让孩子产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同时也提升孩子勤于动手的能力,将一日活动做得更快更好。

2、找时间游戏:

两岁或者两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简单,适合用打卡游戏的方式。在清单上罗列他们早起或睡前时段几个必要的活动,每完成一件,就让孩子在清单上打卡,可以用画小红花的形式,也可以用涂不同色彩的方块来表示完成。

这样的方式充满趣味,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时间变化与自己生活事件的联系,还能让孩子从小适应规律的作息。

3、定时挑战游戏:

给孩子设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情。不论是画画、玩玩具,还是看绘本,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可以与孩子约好活动时长,设定好定时器并告诉孩子:当定时器发出声响时,我们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因为时间已经到了。从而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约定好的时间段内,家长们要管住自己唠叨的嘴、急切的心,让孩子成为这一时间段的真正管理者。

良好的时间观念犹如孩子心智发展的“催化剂”将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应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采取培养措施,找到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当孩子将目光转向自身,在主观时间中找到了自我,并将客观时间“占为己有”,做时间的主人。便变得更加自主和自信,做事更有条理和高效~


注:本文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