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从“小”开始——

  • 发布时间:2021-12-1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即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儿童“礼仪”教育,也是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朋友们应如何让孩子真正掌握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呢?

“小”做起,养成礼仪习惯

礼仪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不一定与教育程度成正比,关键在于从小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培养。


幼儿的可塑性强,家长们应从小开展礼仪教育,在生活细节中实践礼仪行为,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懂文明,讲礼仪”,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家长们在家里可以把说话的声调适当放低,多与宝贝沟通谈心听音乐、看电视时也注意调低声音,这有利于稳定情绪,也避免噪声妨碍邻居。

      环境宜熏陶,语境留烙印

      家庭成员之间,自然地多说礼貌用语;进孩子的房间要敲门,检查孩子作业等也要得到孩子允许;家里关于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参与出谋划策

     幼儿愿自觉,习惯成自然

             对于孩子符合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时表扬、肯定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打招呼、问候,热情助人,关心集体和同学等,都要给以正面强化。

      家园勤耕耘,礼仪易入心

      家有客人,或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之前,家长们不仅要跟孩子说明注意事项,也要进行必要的练习,例如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熟悉可能会涉及到的礼仪内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各种社交礼仪习以为常,学会大方得体地与人交往。



掌握“礼仪原则”的文化内涵

礼仪内容丰富多样,有自身的规律性。想要培养孩子成为现代社会的绅士或淑女,可以让他通过“赏书画、勤阅读、多运动”等方式进行学习,然而,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因素还在于让孩子掌握“礼仪原则”中的文化内涵。


基本的礼仪原则包括:

敬人的原则:任何公民都值得尊重,不分贫富、地域、种族等,大家都是平等的。

自律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适度的原则:适当得体,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应有适当的称呼和交往方式。家长们应经常与孩子讨论相关问题,并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言行合一。

自主的原则:尽量鼓励孩子自己作出判断,采取适当的言行;应引导孩子学会对人谦让、宽容,原谅别人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应及时纠正),懂得主动向别人道歉。

学习的原则: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家长们应帮助孩子不断学习新的礼仪,以适应其成长。



幼儿的礼仪教育非一日之功,家长们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相关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并帮助孩子深刻地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积极付诸实践。相信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孩子在礼仪方面的成长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带给家长们更多的惊喜。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