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太软弱?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 发布时间:2020-11-06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学龄前幼儿的性格正处于发展时期,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存在的性格弱点,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帮助宝贝进行调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有一些性格特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及今后快速适应社会。比如“性格软弱”是较为常见的“不利”特性,通常表现为:胆小、缺乏独立性、过于依恋亲人等。

 


软弱性格的原因

       性格的形成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培养,其中后天的培养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软弱的性格常常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比如遇到陌生人不敢说话;在人多的面前发言没自信,说话结巴;一个人独处时感到害怕……


       环境因素只是性格表现的“诱因”,有时候孩子表现出软弱一面,可能是因为家长前期不当的影响而形成:

       (1)父母的暗示造成孩子的软弱。例如,在雷电交加的晚上,孩子正安静地睡着,妈妈听到雷声后慌张地抱起孩子。孩子在雷电交加中,睁开眼睛看到妈妈害怕的眼神和动作,懂得了雷电环境的“可怕”,甚至害怕得不敢一个人睡觉。

       (2)过分的关怀表现。比如,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不愿意离去,总是千叮万嘱,不愿离去。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让他感觉“分离”十分难受,因此在与家人分开的时候就可能哭闹不舍。

       (3)不适当的肯定。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起着心理强化的作用。例如,当孩子第一次见陌生的亲戚,感到有点害羞和不自信,不敢打招呼。若父母不及时指出问题所在,或直接肯定地说孩子“老实”,他可能因此认为“害羞”、“不自信”是一种受到“肯定”的个性。



教育方法有哪些?

       生活不包办,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应不包办,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渐提高自理能力。如此一来,孩子将减少对长辈的依赖性,更愿意独立地尝试其他事情。

       家长们不妨请孩子帮忙做家务“小助手”,扫地、收拾碗筷、整理鞋子等,都有利于孩子锻炼动手能力和独立性,感受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多接触同伴,锻炼社交能力

       家长们可带孩子多与同伴交流玩耍,拓展社交圈。尤其在跟性格乐观外向、自信开朗的宝贝一起时,孩子能更好地感受敞开心扉、快乐沟通的乐趣,在交往中多想、多说、多做,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社交能力。


       尊重孩子自尊心,不当众揭短

       孩子同成人一样拥有自尊心。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如不小心弄坏了伙伴的玩具,家长不应立刻“揭短”(总是怎么粗心、打马虎之类),而应客观地提醒他弄坏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要勇敢地承认错误……等回到家中,再细心分析孩子做错的原因,让他真正认识到错误所在,并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不强迫,多鼓励

       家中们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让孩子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意尝试的事情,家长应多鼓励,不强迫他非要完成;一次尝试没有达到目的,那可多次尝试。

       例如,家长想锻炼孩子的胆量,在人多的时候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先鼓励他在家人面前多说,接着在比较熟悉的人面前说,接着跟比较少的陌生人说话,最后在较多的陌生人中表现自己。

       在改变孩子软弱性格的过程中,家长们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当孩子学习的榜样。性格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家长们须多尝试、多思考、多耐心,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等待孩子的“性格之树”慢慢长大,帮助他今后增强社会适应力,充分展现自己。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