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习惯难养成?——做好这几点,让孩子乐于分享
- 发布时间:2019-11-08
一般而言,幼儿的分享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生活中,孩子分享意识弱之时,家长们容易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
场景一:孩子口头答应分享食物给其他宝贝,等给的时候临时“反悔”,引得其他宝贝嚎啕大哭。
场景二:孩子拿了其他宝贝分享的玩具,自己却不愿意分享,也不愿意把玩具还给别人。
场景三:孩子想玩其他宝贝的东西,别人不肯,孩子动手“抢”了人家的东西。
面对此情此景,家长朋友们难免面露难色,有些无奈。家长们若想临场说服宝贝懂得分享,其成功率往往不高。日常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习惯,方为解决之道。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分享”
有些孩子不明白“分享”的意思,担心自己的东西到了别人的手里就不是自己的。这种“害怕”会让孩子对“分享”产生抵触心理。家长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分享的意思,以及用什么方法来分享。
例如,妈妈可以把自己的书给孩子看,并且说:“宝贝,我把书‘分享’给你看。你看完书以后,要把书还给我。”通过借与还的过程,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去”。
当孩子和爸爸在吃不同口味的饼干时,爸爸可跟孩子说:“宝贝,我的饼干和你的饼干味道不一样。我们分享饼干,我给你一块,你也给我一块,这样我们都能吃到不同味道的饼干,好吗?”用“分享交换”的形式,教会孩子分享可以收获更多美味。
做分享的好榜样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及身边亲近之人的一言一行。长辈们应做好乐于分享的榜样,在生活小事中重视分享的细节,诸如吃苹果的时候邀请其他的家庭成员一起吃等。良好的家庭分享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分享意识。
选择适合的事物分享
生活中可分享的事物有很多,除了玩具和食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还有故事、歌曲等精神上的内容。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他自己选择想要分享的事物。对于分享的对象,可从熟悉的人开始,再渐渐过渡到不太熟悉以及刚认识的小伙伴。
当孩子分享过后,家长们须及时称赞他的行为;并且总结他在分享期间获得的快乐,诸如品尝其他宝贝的美食、听到有趣的故事等。从中加强孩子对分享的好感,让他更乐于分享。
尊重孩子的分享限度
不同孩子的分享限度通常不太一样,有的孩子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孩子,有的只愿意把某些特定的玩具分享出去……
如果强迫孩子分享自己不愿意的东西,往往会让他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更加不肯分享。因此,在幼儿分享习惯培养期间,家长们应尊重孩子的分享意愿,不强迫,以引导为主,让孩子逐步地增强分享意识,扩大分享范围。
在游戏中巩固分享行为
家长们可以在家中设置“分享日”,家庭成员间一起制定分享主题,如食物分享日、歌曲分享日等。这能帮助孩子在分享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分享的行为习惯,将快乐持续下去。
分享习惯的培养应重启发、勤疏导,无法一蹴而就。家长们在持续的引导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心中的“分享之树”逐渐开花结果,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带给家长们突如其来的惊喜哦!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