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位“十万个为什么”,该如何机智应对?

  • 发布时间:2019-04-15


       学龄前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当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有什么用?为什么苹果是红色的……

刚开始家长朋友们基本上都乐于回答,可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或者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诸如太阳为什么离我们很远之类的问题,家长们或许就开始头疼:怎么回答才能让孩子明白呢。有的孩子还喜欢刨根问底,不断地追问,家长们难免疲于应付。

除了好奇心驱使,孩子爱问“为什么”还有可能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或者对家长之前的回答不满意。那么,面对孩子提问,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及时回应,积极肯定

其实,孩子喜欢询问“为什么”,说明他开始探索事物内在的奥秘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其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值得家长肯定。

当孩子提问时,家长须及时回应。如果家长不予理会,或者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想再问,这将降低孩子的好奇心,影响思维的活跃性。

 

直接告知,善用类比

         直接告知问题的答案之时,须考虑孩子的理解力,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诺贝尔获奖者与儿童的对话》一书中,科学家回避了艰深的学科术语,用类比的方式,让孩子通过已有的经验去理解未知的现象。这种做法既符合儿童心理,又遵循教学原理。

 

         例如,当孩子问父母关于生孩子的“尴尬”问题时,父母可以这样解答:“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它渐渐长大,长出了头、身体等,变成宝宝的模样。种子成熟以后,就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了。”如果孩子继续追问:“我能生宝宝吗?”父母可回答:“现在不行,你现在是一颗刚刚发芽的小树苗,等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开花结果。”


指点路径,查阅资料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不直接告知孩子答案,而是指点他寻求答案的路径。

比如,孩子提问:“大熊猫是小熊猫的妈妈吗?”家长不妨带他去图书馆或书店查找生物科学类的图书资料,答疑解惑。也可以利用网络,让孩子体验网络资讯的方便快捷。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请教行家。例如,关于如何使土地肥沃的问题,可以访问农民,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能告诉我们每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实际效果。

 

引导发现,以答引思

         面对孩子的提问,若能正确地引导他自行探索和发现,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天,一个孩子问爸爸:“没有下雨,草叶上怎么有水呢?”爸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家和孩子做了一个实验:在灶台上支锅烧水,让孩子观察变化。

孩子发现,当水煮沸后,大量蒸汽向上冒,锅里的水就越来越少。爸爸鼓励孩子猜想水去了哪里。孩子看着蒸腾的雾气猜:“是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爸爸说:“让我们来验证一下。”他把冷锅盖在热气腾腾的雾气里,不一会儿,盖子下面布满了水珠。

“你现在明白了吧?”

“我知道了,草上的水珠也是这么来的。”孩子兴奋地拍起手来。

         这位爸爸通过引导发现,让孩子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类比。这种做法有趣而有效,值得借鉴。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珍视他的提问,满足其认知的需求,是家长们进行幼儿教育时不可忽视之处。宝贝的成长之路漫漫,家长们的支持与陪伴,便是最好的引路明灯。

 

注:本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