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幼儿发展规律,理性培养性别意识

  • 发布时间:2018-03-12

      柔情三月,惠风和畅,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康桥红橡树幼儿园的孩子们精心准备各种各样的礼物送给长辈们,表达了对她们的感恩之情。有的孩子DIY漂亮的鲜花,有的画下妈妈的“照片”并做成贺卡,还有的和妈妈、奶奶一起包饺子,为妈妈分担家务……浓浓的节日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身旁,暖人心扉。

         说到妇女节,孩子们都知道它是属于女性的节日,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其他与性别有关的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等。然而,如果再进一步询问孩子关于性别的问题,(如:爸爸要是穿上裙子,是男的还是女的?)有的幼儿就会迟疑、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说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是十分普遍而正常的现象。

         大概从6个月到7岁,孩子们对于性别的认知是逐渐发展的,如果单从他们表现出的特性来判断其性别意识未免有些片面。因此,家长朋友们在帮助孩子们培养性别意识时,要注意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

 

幼儿性别认知发展规律

         6个月时,孩子们能够通过声调的差异来判断说话者是女性还是男性,这也是孩子们最初的性别认知。

1岁时,孩子们能够准确地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照片,例如知道女性是长头发的,并且能把男性和女性的声音与面孔相匹配。

 

Q: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A(小男孩,3岁):男孩。因为我很帅!

A(小女孩,3岁):女孩。我妈妈说的。

2-3岁时,孩子们开始能够正确地使用“男孩”和“女孩”的称谓,知道自己的性别。同时,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固有印象也开始形成,如女孩穿裙子,男孩的玩具是小汽车等。

Q:如果你梳起辫子,穿上连衣裙,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A:(小男孩,5岁):女孩,因为穿裙子是女孩。

3-5岁时,一些孩子还是无法理解性别的恒常性,即不明白性别是不变的。

 

Q:如果你不想当男孩了,你想啊想,会变成女孩吗?为什么?

A(小男孩,6岁):不会,因为男生就是男生,不能变成女生。

5-7岁时,孩子们开始懂得性别是不会变的,已经产生比较稳定的性别认同意识。

 

遵循规律,正确培养性别意识

理性看待性别特征,不给玩具贴标签

         成人往往习惯以自己的观念来评价孩子的行为,例如认为男孩就应该喜欢小汽车、女孩喜欢布娃娃。但对于性别概念尚未形成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和喜好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性别色彩,选择事物时只会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

到3岁左右,孩子们以性别为基础的行为才会变得慢慢明显。在此之前,如果男孩喜欢女孩的衣服和玩具,可能是想体验其他的性别角色,比如模仿妈妈;或者因为女孩的衣服和玩具鲜艳闪亮、与众不同,激发了男孩的好奇心。

家长们应该给3岁前的孩子提供各种类型的玩具,让他自己选择,以此获得丰富的体验。即便孩子出现了一些看似不符合其性别的举动,家长也不要随便为他“贴标签”,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

 

给予幼儿符合自身性别的生活方式

一些家长会因为感觉有趣,或者对某种性别的偏好,让孩子穿与自身性别不符的衣服。其实,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孩子性别意识混乱。

与此同时,伴随身体的变化,孩子们也会表现出一些正常的性别角色行为:从公开地、不羞涩地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到亲吻、牵手等身体互动等。家长们无需感觉尴尬或者责怪孩子,而应正确地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家长们需要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会慢慢变化;婴儿是怎么生出来的;不允许其他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同时自己也不要去触碰其他小朋友的隐私部位等。

 

平等地分配家庭性别角色

         父母双方应平等地分配好自己在家中担任的角色,比如家务的分配、抚养孩子的责任等,以帮助孩子形成家庭性别角色的初步认知,让他感受到家庭和谐友爱的氛围,以免对某个性别角色产生不良印象。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感受不同的角色体验。例如,让小男孩扮演“爸爸”的角色,感受爸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个“大力士”,保护其他的家庭成员等,从而增强他想长大成为爸爸的意愿,以及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感。

 

不同性别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不同,家长们正确地培养孩子们的性别意识十分重要。换个角度思考,男孩和女孩虽然性别不同,但从本质上都属于“人”,他们表现出的优质特性都是当今社会所需的。

当男孩拥有女孩细心体贴等优质特性,或者女孩拥有男孩坚强勇敢等优质特性,家长可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因为这将帮助他们今后健康地成长,更快地适应社会的生活。


康桥红橡树幼儿园